重磅! 广州放大招! 自持房能卖、商改租…31条新政震动楼市!
奇异果极速投屏离线
奇异果极速投屏离线

新闻动态

重磅! 广州放大招! 自持房能卖、商改租…31条新政震动楼市!
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05:11    点击次数:142

这场活动分量不一般——出席的有市住建局、规自局等政府部门代表,还有11家广州头部房企的老总们。

在会上,市规自局代表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:广州已经启动了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”的综合改革试点。

巧的是,乐居在会后第一时间注意到,这份重磅文件就在当晚正式印发。

看起来有点抽象?

简单说,就是政府直接把楼市新的“救心丸”砸了下来——房企自持商品房可以卖、商办能改保障性住房租赁、工业用地能先租后买,甚至地下空间都能盘活。

一句话:这个改革文件,既要救开发商,也要救市场,更要让普通人能切身感受到变化。

最受关注的"救市"措施:自持转可售

先聊大家最关心的住宅市场。

这次政策里,最炸的一条就是:自持住房,可以申请转为可售住房。

啥意思?简单说,就是当年楼市火热时,开发商为了拿地,不得不接受“限地价、竞自持”的规则——房子建出来不能卖,只能自己留着租。

现在,政策松绑了,在一定条件下,可以申请改成卖。

但注意,并不是一刀切,而是有门槛:必须是在该区、该板块的一手住宅去化周期都低于18个月的项目,才有资格。

说白了就是:在那些房子不愁卖、库存压力小的地方,才允许开发商把原来要自持的房子拿出来卖。

当然,开发商要补交对应的土地出让金差额。

那哪些项目符合条件呢?乐居查阅了一下,比如:

在2019年3月,合景以37亿元的最高限价+55%自持面积斩获的天河金融城商住地块,即现在的合景臻溋·名铸。

2018年万科以总价23.88亿元 + 自持50%(还要配建1350㎡)斩获地块的白云区鱼苗场地块,即现在的万科·瑧山府。

像这样项目,在当年是开发商抢地时的无奈选择,而现在随政策放开,符合条件的确实有机会转为可售。

政策背后的逻辑很清楚:市场在降温,房企资金紧,政府要在“帮企业缓口气”和“稳市场不出乱子”之间找到平衡。

存量盘活:自持商办可改住房租赁,还可招商入市

这次政策,在“存量盘活”上真是下了狠功夫。

最值得关注的就是,允许把商办改成保障性租赁住房。

但这次不是随便改,而是有明确边界:

比如地点必须在产业区外3公里或地铁站点3公里范围内;

必须经过区政府评估,确认周边有租赁需求、配套能承载;

只允许整栋改建,不能“东拼西凑”;

改建后用地性质、房屋类型、建筑量都不变;

房子不能直接租给个人,而是要和企业或事业单位对接,由单位统一安排给员工。

此外,已经出让过、但还没动工的商服用地(比如写字楼、商业用地),可以直接调整去建保障性租赁住房,不必非得建成写字楼。

这样一来,不仅能让大家住得离公司更近,通勤压力小了,城市空间也能被用得更高效,功能更合理。

其实广州在这方面早有铺垫:

2019年就发布过《商业、商务办公等存量用房改造租赁住房指导意见》,今年5月又进一步提出,将商业办公、旅馆、仓储等更多类型的非居住房屋纳入改造范围。

这一次把“商改租”直接写进《综合改革试点》,等于是给市场一颗“定心丸”:不仅可以改,而且有条件、有方向地鼓励去改。

需要关注的是,大家可能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刻板印象还是停留在“偏远地段、勉强凑合”的层面。

实际上,保障性租赁住房还分为政府性和配售性房源。

市场性的保障性租赁住房,租金水平以及出租方式,基本由市场主体来把握。

最近,广州已经有中心区商业改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案例。

比如天河北的广州环贸中心(ICC),就在上个月公示要把原本的五星级酒店和服务式公寓整体改建为436套保障性租赁住房。

这种核心区位、豪华配置的落地项目,正说明一个趋势:

未来,保障房无论是地段、配套还是品质,都在全面提升。

图源:携程

新政还有一个亮点:自持商办“以商引商”。

什么意思?过去很多开发商拿地时,被要求自持一部分商办,不能卖,只能自己留着。

现在,政府允许开发商通过整体、分栋或分层转让的方式,把这部分物业卖给真正有产业需求的企业。

条件是必须引入上下游关联企业,形成产业集聚;不能变相分拆成“类住宅”。

简单说,就是政府不再把“自持商办”死死锁住,而是让它回到市场里流通,但方向精准锁定在“产业链招商”。

这31条措施,释放了什么信号?

那么,这31条措施,给广州房地产行业带来哪些信号?

1、政府态度变了

以前是严控,现在是纾困。最典型的就是“自持房能转可售”,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。说明政府已经意识到,市场需要喘口气,房企需要被托一把。

2、发展逻辑变了

从“拼命搞增量”变成了“盘活存量”。重点不再是拼命卖地,而是让手里的存量资产动起来。这对开发商的商业模式,其实是个硬核考验。

3、区域导向更精准了

比如18个月去化周期的门槛,就是在告诉市场:资源要流向真正有需求的地方,不再一刀切。

最重要的是,房企有了现金流的解法:自持转可售、商办转租赁、预告登记转让、分期缴出让金……都是实打实的缓压政策。

在大家还在讨论“房价到底跌没跌”的时候,广州已经在想办法:怎么盘活库存、怎么纾困房企、怎么改善生活环境。

对买房人来说,短期看可能不会看到太大变化,但市场会朝着更健康、更理性,未来供应更透明的方向走。



上一篇:增强党性,重在保持清正廉洁 下一篇:没有了